展会名称:2022深圳国际碳纤维暨新材料产业展览会
展会时间:2022年08月23日—25日
展会地点:深圳国际会展中心(新馆)
前言:
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0%以上的高强度、高模量的新型纤维材料,具有质量轻、强度高、耐腐蚀、高模量、密度低、无蠕变、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、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、耐疲劳性好等特性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、又具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,是新一代增强材料、被称为21世界的“黑色黄金”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,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。碳纤维材料是战略材料的典型代表,被现代科技领域誉为“新材料##”。碳纤维材料以其突出的力学性能、优异的综合性能支撑和保障了国家重要装备的研发制造。
自20世纪碳纤维问世以来,国外碳纤维技术对中国严格封锁,国内碳纤维产业技术发展举步维艰。2000年后,我国高度重视高性能碳纤维技术,自上而下大力支持,推动了国产碳纤维产业的发展。一是产能方面,2020年国内碳纤维的总产能约为3万吨,总消耗量为3.8万吨;二是产品方面,近20年来实现了从“一无所有”到对全球常规产品规格全覆盖;三是产业格局方面,碳纤维产业的集聚区在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、环渤海地区已现雏形,涌现出一批标志性企业和研发机构。总体来讲,国内碳纤维产业长足发展得益于国家长期有序的支持,也得益于社会资本的进入。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开局之年。在工信部2013年10月发布的《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发展行动计划》中提出,目前我国碳纤维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: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,我国碳纤维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弱、工艺装备不完善、产品性能不稳定、生产成本高、低水平重复建设、高端品种产业化水平低、标准化建设滞后、下游应用开发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。一方面,由于日美企业对其生产的高性能碳纤维严格限制对华出口,通用及碳纤维成套技术出口须出口国政府特批,因此,我国高性能碳纤维长期依赖进口,碳纤维行业供需缺口达70%。另一方面,我国低端碳纤维产品扩张盲目,已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,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不足,使我国碳纤维企业盈利能力受阻。突破高端技术是缩小国际差距的重要途径,也是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关键。
目标观众:
我们重点邀请全国、省、市、各相关科研单位、国防、航空、航天、化工、电子、消费电子、汽车工业、显示器、半导体、军工用品、电源、家用电器、电脑/计算机及部件、光电/LED、变频器、机械工业、电子设备、电子元器件、仪器仪表、通信/通讯网络、医疗仪器、风电、太阳能、机箱/机柜、塑料橡胶、复合材料、集成电路、晶体管、电工电器、变压器、海洋工程、防腐蚀、电力电子器件等企业主管人员到会参观、洽谈。
同期将召开多场技术研讨会及活动:
邀请国内外专家与参会代表前来互动交流,探讨行业发展趋势,分享各自取得的经验成果。届时,热忱欢迎国内外的新材料/新技术/新工艺企业及其相关行业人士前来参观与交流!
深圳新材料展 深圳 期待您的倾情参与!
展览时间:
报道布展:2022年8月21-22日 开幕式: 2022年8月23日 9:30
展示交易:2022年8月23-25日 撤 展: 2022年8月25日15:00
展品范围:
1、前沿新材料:电子信息、光电、纳米材料、相变材料、超导材料;生物功能材料;能源和生态环境材料;高性能陶瓷及新型工程塑料;粉体、纳米、微孔材料和高纯金属及高纯材料;表面技术与涂层和薄膜材料;复合材料;智能材料;新结构功能助剂材料、优异性能的新型结构材料等。
2、电子新材料:介电材料、石墨烯、导热散热材料、吸波材料、电磁波屏蔽材料、半导体材料、集成电路和光电器件材料、压电与铁电材料、热电材料、导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、磁性材料、光电子材料、多铁材料、铁电材料、非晶合金与高熵合金、氧化物存储材料等;
3、化工新材料:高性能塑料及树脂、聚氨酯材料、氟硅合成材料、高性能橡胶及弹性体、高性能膜材料、专用化学品及材料、功能涂层材料、功能高分子材料、精细化工材料、不饱和树脂、环氧树脂、乙烯树脂、酚醛树脂、其它化工新材料等。
4、先进复合材料:碳纤维材料、高性能纤维材料、高分子基体材料、金属基复合材料、陶瓷基复合材料、碳碳复合材料、生物基合成材料、木塑复合材料、仿生与超材料、生物医用材料、玻璃纤维、聚乙烯纤维、聚芳酰胺纤维、PBO纤维、硼纤维,胶黏剂、助剂、填料、色料、预混料、预浸料,各种复合材料板、管、棒、片、筋、网等;
5、无机非金属材料:水泥和其他胶凝材料、陶瓷、耐火材料、玻璃、搪瓷、铸石、研磨材料、多孔材料、碳素材料、非金属矿、高频绝缘材料、铁电和压电材料、磁性材料、导体陶瓷、半导体陶瓷、光学材料、高温结构陶瓷、超硬材料人、工晶体生物陶瓷、无机复合材料等 。
6、有色金属材料:铝及铝合金制造、铜及铜合金制造、钛及钛合金制造、镁及镁合金制造、稀有金属材料制造、贵金属材料制造、稀土新材料制造、硬质合金及制品制造、其他有色金属材料等。
7、先进储能材料:镍系列电池材料、锂系列电池材料、超级电容电池材料、燃料电池材料以及新型传统电池材料等。
8、材料仪器及设备:粒度仪、热分析仪器、色谱、光谱、质谱、X射线仪器、元素分析仪、表界面物性测试、测厚仪、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设备、无损检测仪器、其他仪器设备等;